在液氧储存和运输领域,保压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安全与工艺操作。对于液氧厂家、使用单位以及操作人员来说,一个常见且关键的问题是:进行保压操作时,究竟是应该关闭上部的阀门,还是下部的阀门?
一、理解液氧的基本结构
要明白保压原理,首先需要了解液氧几个关键的阀门:
液相阀:通常位于储罐的下部。此阀门连接着罐内的液体区域,打开后可以利用罐内自增压力或外部加压,将液态氧排出。
气相阀:通常位于储罐的上部。此阀门连接着罐内的气体空间。它的用途多样:
泄压:当罐内压力过高时,打开此阀可以安全释放压力。
取样/测纯度:从此处取出的气体样品可以检测氧气纯度。
增压:与增压器相连时,用于建立和维持罐内压力。
增压阀:在一些储罐上,这是一个独立的阀门,也位于上部,通过一条盘管与液相区底部相连。打开此阀,液体进入增压器汽化,返回气相空间,从而增加压力。
经济阀:液氧厂家自动调节阀,在压力较低时关闭,减少气体排放,保持压力。
二、保压的正确操作
保压操作:通常是指关闭气相阀。
原理:液氧在储存过程中会持续吸收外界热量而自然蒸发。如果气相阀处于开启状态,这些蒸发产生的气体就会通过管道或安全排放系统逸出,导致罐内压力无法积聚。关闭气相阀后,蒸发产生的气体被“困”在罐顶的气相空间内,气体体积不断增加,从而有效地维持和提升了罐内的压力。
重要区别:这里指的“上阀”是特指“气相阀”,而不是泛指所有位于上部的阀门。如果错误地关闭了增压阀或其它阀门,可能无法达到预期效果,甚至存在风险。
三、为什么不能简单地记忆“上阀对下阀”?
这种说法过于笼统,容易引发误操作,是安全生产的大忌。
功能导向,而非位置导向:操作的核心是理解每个阀门的功能。保压需要阻断的是气体排出的路径,所以目标是“气相阀”。如果仅仅记住“关上阀”,而罐体上部有多个阀门,关错了后果严重。
不同工况下的操作组合:
长期静置保压:只需关闭气相阀和液相阀,将储罐与外部系统完全隔离。
准备排液:在排液前,需要先进行保压一段时间,使压力升至工作所需值。有时需要配合使用增压阀来快速增压。
泄压:当压力过高时,需要打开气相阀进行泄压,这与保压操作完全相反。
四、安全警示
液氧具有助燃性和强氧化性,操作不当可能引发严重事故。因此:
接受专业培训:所有操作人员须经过液氧厂家或专业机构的安全培训,熟读设备说明书,严禁凭经验或模糊记忆操作。
辨识阀门标识:操作前务必确认每个阀门的名称和功能,罐体上通常有清晰的标识。
遵循标准操作规程:液氧厂家应制定详细的液氧储罐操作、保压、排液、切换的SOP,并要求员工严格执行。
液氧厂家的保压,关键在于关闭位于上部的“气相阀”,以阻止蒸发气体逸散,从而维持罐内压力。但不能将其简化为“关上阀”,而须明确阀门的具体功能。安全生产,始于对每一个细节的把握。